從細微處尋找案件突破口——記北京觀韜律師事務所蒲凌塵律師
日期:2007-05-17
作者:劉旭
閱讀:4,516次
蒲凌塵有著山東人的豪爽直率和實在認真,在國外求學和工作的經歷,又使他不乏西方人的幽默與詼諧。
求學歐洲
1979年,蒲凌塵先后就讀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、中國政法大學。1985年,被派到歐共體委員會進行為期8個月的法律研究和培訓。正是這次接觸歐洲的機會,使得蒲凌塵對歐共體法產生了濃厚興趣,回國后一直致力于歐共體法課題的研究。1987年,蒲凌塵遠赴比利時攻讀歐共體法碩士。畢業(yè)后,他在比利時一家最大的律師事務所實習,期間,該所的合伙人舉薦蒲凌塵到魯汶大學法學院兼課。時年29歲的蒲凌塵在魯汶大學教授了一個學期的國際投資法課程。繼而被安特衛(wèi)普大學政法學院聘為客座教授。
在比利時律師事務所從事歐共體《競爭法》的研究過程中,蒲凌塵偶然接觸到了歐共體對日本企業(yè)實施的對華反傾銷調查案件,他認為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律領域,值得研究。隨后,蒲凌塵代理了50多起反傾銷案件,三起涉及中國出口企業(yè)的保障措施調查案件。
為應訴企業(yè)提供真正幫助
他告訴記者,一個反傾銷案子包括三個不可分割的部分,即傾銷、損害和因果關系。大部分國內律師所做的工作集中在傾銷這一方面,而基于此的大部分工作又集中在反傾銷調查問卷的填寫。因此,很多人認為,反傾銷律師所做的工作實際上是會計數據,缺乏法律技術要點。蒲凌塵認為,這是非常片面的認識,律師唯有把握整個反傾銷調查程序,才能掌握法律條款的實質,從而為應訴企業(yè)提供真正的幫助。
如果每個案子都從頭跟到底,往往需要在十幾天之內就要全面了解一個企業(yè)、一個行業(yè),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有關法律上的應對措施,還要分析貿易救濟措施對企業(yè)今后出口的影響以及設定新的出口策略。面對巨大的工作量,蒲凌塵通宵達旦地工作已經成為家常便飯。
蒲凌塵是一個有心人,每次結案后,都會總結經驗,并為企業(yè)做一次有的放矢的培訓,包括對企業(yè)出口的建議、企業(yè)需要采取的預防措施以及企業(yè)內在機制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。由于這些培訓完全是義務乃至公益性的,因此被戲稱為“買一送一”。蒲蒲凌塵認為,做為一名律師,就應當設身處地為企業(yè)著想,幫助企業(yè)吃一塹,長一智。
在忙碌中享受樂趣
由于業(yè)務需要,蒲凌塵被朋友戲稱為“空中飛人”,乘坐飛機就像打的一樣。盡管家在比利時,但是每年有一大半時間在中國,且多數不會在某一地方停留,而是在城市之間往來穿梭,其生活節(jié)奏和工作強度,是常人難以想象的。正是在這樣的忙忙碌碌中,蒲凌塵創(chuàng)造了很多“第一”:幫助中國企業(yè)在歐盟獲得第一個“市場經濟地位”;第一個突破分別裁決的律師;第一個代理歐盟鋼鐵保障措施;也是第一個代理橘子罐頭“特?!焙捅U洗胧┑穆蓭?。
最為中國企業(yè)熟知的案例是,在溫州打火機反傾銷案中,蒲凌塵從“一次性打火機”的定義著眼抗辯,迫使歐盟產業(yè)撤訴。翻開他代理過的案卷,每一個案件都有其突破口,往往有些細節(jié)被人忽視??墒瞧蚜鑹m具有極其敏銳的洞察力,能夠以小見大,從細微處尋找案件的突破口。這對任何律師來講,都是相當艱辛的過程。而蒲凌塵卻在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這樣的過程,并品味著其中的酸甜苦辣。